正确认识建设和谐文化的几个关系

发布时间: 2008-05-03 浏览次数: 作者:

  

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:建设和谐文化,培育文明风尚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。广义上的文化,包含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一切文明结晶,如物质的、精神的、思想道德的、法律制度的、科学技术的、文学艺术的等等,既是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成果,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极大的能动作用。建设和谐文化,就是要发挥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,并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关系:

  建设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。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、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、反映和促进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。它最基本、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站在时代的前列,崇尚和追求先进性,引导社会不断进步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历史时期、体现社会主义社会本质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。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,以倡导和谐理念、培育和谐精神、营造和谐氛围为主要内容的文化。它最基本、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和谐。建设和谐文化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,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本质上也是和谐的。先进文化是革命、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有力武器,在不同历史时期,先进文化的作用形式也有很大区别。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,我们党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,又好又快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,为此,必须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呈现多样性、多元化,各有特色,只有在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,才能实现不同文化间的和谐相处、相互吸收和融合,做到优势互补,共同发展。

  建设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,是和谐文化的内核。文化总是在顽强地表现自己,阐述和表达一定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,核心价值是其中最本质的部分,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。和谐文化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文化,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、健康、文明发展。我国现阶段要建设两个和谐:建设和谐社会,努力构建和谐世界。建设和谐社会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实现全面小康,其中包括和谐文化,而和谐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质导向,否则就会迷失方向,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和基本要义。同时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经过理论的阐述、论证和宣传,还必须通过多样性生动活泼的文化形式来体现、反映和传播,使人民大众在享受文明成果中受到教育和熏陶。

  建设和谐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。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包含许多和谐的理念,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而为国际友人所称道,成为我们今天建设和谐文化源远流长的丰富的思想来源。如“和为贵”的人际关系哲学,“和而不同”和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宽容谅解精神,“天人合一”自然观念,“协和万邦”国家思想等,都说明中华民族是和平、协作、智慧、与人为善的民族,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。但是,继承不是墨守成规,更不是全盘复古,而是应该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和精华,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,使之与当代中国社会相适应,与现代文明相协调,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和谐文化。

  建设和谐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。世界各国对人类的文明进步都作出过重要贡献,优秀的文化成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。建设和谐文化,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,相互交汇和融合。追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,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意愿。在人类发展历史上,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,“四大发明”等科技创新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当世界进入近代和工业文明以来,我们中国落伍了,向西方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是正确的选择。但是,学习不是照抄照搬,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和与时俱进。当前世界性的资源枯竭和环境的恶化,证明了西方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缺陷。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,就是对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。

  建设和谐文化,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就是通过科学发展和有效建设,实现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