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育人 科研育人 实践育人 文化育人 网络育人 心理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资助育人 组织育人

天眼新闻(2025.3.18)【铸魂,新答卷】贵州医科大学:学生社区里的思政教育新探索

发布时间: 2025-03-18 浏览次数: 作者:刘美伶

  

在新时代背景下,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,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,是各大高校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。贵州医科大学依托学生社区平台开展思政教育,探索出一套新模式,取得一系列新成效。学校学生社区获评教育部2025年度全国示范高校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,贵州省高校A级学生社区。

一、搭建“品牌化”思政育人矩阵

贵州医科大学学校整合各方力量,打造了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学生社区思政育人矩阵。建设集学习交流、社团活动、心理咨询、生活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社区,打造各类名师工作室、名辅导员工作室、名班主任工作室,形成完善的思想引领、就业创业指导、心理辅导等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体系。其中,“有点‘逸’思”辅导员工作室获第四批贵州省名辅导员工作室称号,“思来”班主任工作室获批贵州省高校名班主任工作室,“丹心”心理名师工作室获批贵州省心理名师工作室。学校以学生社区为纽带,实现了校领导联系学生社区,辅导员全员扎根学生社区,班主任、专业教师入驻学生社区,管理人员服务学生社区发展,切实打通围绕学生、服务学生、关心学生“最先一公里”。

二、探索“项目制”思政育人模式

学校通过搭建学生社区内涵建设支持体系,促进各学院、各部门依托学生社区平台,以项目立项制开展学生思政教育,目前已孵化成熟项目30余项。茶艺秀、厨艺秀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,校园迷你马拉松,图书“漂流”,心理健康嘉年华,考古研学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,在各类活动中促进五育融合,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,通过“精准画像”向每位学生发放第二课堂成绩单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单。

同时,学生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打造了“思来茗谈——师生面对面”“职能处室接待日”等学生社区服务类项目,创设师生面对面交流场景,实现“天天有窗口,周周有接待,月月有座谈”,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,获得感、幸福感进一步提升。

三、构建“浸润式”思政育人生态

硬件设施上,学校对学生社区进行改造升级,打造了“红医文化长廊”,深化“四感社区”建设,在“看得见的社区”“听得到的社区”“闻得到的社区”“摸得到的社区”中注入独特的贵医文化,通过图文展示、老物件展览、红医剧演绎、书香社区打造等形式感染学生,以红医精神激励学生接续奋斗。同时,通过网格化管理、情景教学、云端互动、实践育人等多维路径,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全场景,形成“党建引领、师生共治、知行合一”的育人新范式。这一模式不仅强化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,更彰显了医学类院校“仁心仁术”的育人底色,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。

贵州医科大学的实践证明,依托学生社区平台开展思政教育,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,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,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针对性,实现“润物无声、立德树人”的思政育人深层目标。

来源链接地址:https://share.eyesnews.cn/news/news-news_detail-news_id-11515116944105.html